
近日,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润工业”)空气悬架产品下线。这标志着天润工业在培植第二主业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天润工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邢运波公开表示:“我们将在曲轴、连杆等主营业务做到极致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空气悬架第二主业,力求在‘十四五’时期实现百亿强企计划。”
中国商用车与国外商用车最大的差距就是在底盘系统上,而底盘系统最大的差距就是在空气悬架系统上。当前,国外85%的商用车采用空气悬架系统,国内只有少量采用空气悬架。
天润工业与有着20多年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及核心零部件研发经验的张广世博士团队合作空气悬架专项。这个团队拥有各类专利70余项,其中有5项发明专利,参与起草了国家标准GB/T 13061-2017商用车空气悬架用空气弹簧技术规范。与此同时,天润工业还积极进行人才引进,聘请在德国戴姆勒具有30多年空气悬架工作经验的两名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天润工业从1968年开始发展曲轴业务,至今已有50多年生产经验。同时,天润工业还是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国铸造行业单项冠军企业,年可产8万吨铸件、11万吨锻件。
在客户资源方面,天润工业客户群体已经涵盖国内几乎所有知名商用车企业,与空气悬架客户资源群体高度一致,更有利于空气悬架业务市场开拓。
ECAS控制系统是传统悬架向智能悬架系统的发展趋势,这一技术基本被德国企业垄断。天润工业此次合作的张广世博士专项团队,从2010年开始进行技术攻关,对曼、斯堪尼亚、沃尔沃、威伯科、BPW等欧美顶级悬架产品进行了系统研究及零部件分析,建立了控制器硬件在环试验台、控制策略仿真试验台、电磁阀响应时间测试、基于路谱激励的6通道整车振动试验台等,可保证控制策略的顺利开发。
参数匹配优化设计是空气悬架的核心技术。当前,天润工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零部件动力学仿真模型,可进行ADAMS/LMS MOTION与MATLAB联合仿真,实现整车车辆动力学仿真的空气悬架参数匹配。
当前,国内空气悬架普遍是电控系统和结构件分离,天润工业悬架系统的定位以整体设计为主,关键零部件自制,自主开发电控系统,提供系统集成服务方案。天润工业采用成熟的铸锻工艺和高强度的材料铸造技术,加上独特的结构设计,将均衡梁改为铸造结构,采用上置方式,发挥其所在集团的铸锻优势,基于焊接结构零部件的形状和受力情况,进行拓扑结构优化,简化产品制造工艺并有效减轻产品重量,极大地提高了产品一致性,更好地实现应用产业化。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天润工业将进一步秉承基于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的V型设计理念,进行整车系统级的平顺性、操控稳定性、可靠性的分析,形成卡车驾驶室悬架系统、卡车底盘空气悬架系统、半挂车空气悬架系统等7大产品平台,逐步建设减振器、空气弹簧、分配阀、导向臂、均衡梁等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生产线和相关检测、实验设施,打造国家级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研发实验中心,形成国内最大的空气悬架生产基地。
--END--
(点击上图阅览《汽后视界》双月刊第80期)
文章转自“中国汽车报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合作站点或其他站点,但都会注明作/译者和原出处,转载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我们在五六年前做三头六臂的时候就知道汽配空间就要来临,但是没有想到一场疫情让这个“冬天”来得太快、早了一点,所以今年也有一点试错,也在调整当中,但是这场疫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2020-12-21新能源汽车供给撬动需求,行业将从导入期迈入成长期。2020年4月以来“2020版补贴政策”、“产业发展规划”、“路线图2.0”相继落地,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中长期技术进步、渗透率提升目标,助力汽车零部件板块景气度回升。
2021-02-22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13750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统计,2019年全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3.6万亿元,同比增长0.35%。2020年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收入约为3.9万亿元。
2021-02-222021,开工大吉!
三头六臂2021年打开方式:从服务商3000+到6亿毛利
零部件巨头刹车数据造假20年!日本制造业再遭质疑
奇瑞:即日起全系车型发动机终身质保
经销商的状态:99%经销商感受到危机,80%在观望,只有1%在行动!
车用空调行业开年首展,领军品牌赢战2021
新能源时代,国内零部件企业未来有哪些增量机会,该如何把握?
固特异宣布收购固铂轮胎
受全球轮胎需求下降,米其林2020年业务线营利同比下滑37%
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视察亚之星公司,督查重大制造业项目推进情况
我们在五六年前做三头六臂的时候就知道汽配空间就要来临,但是没有想到一场疫情让这个“冬天”来得太快、早了一点,所以今年也有一点试错,也在调整当中,但是这场疫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新能源汽车供给撬动需求,行业将从导入期迈入成长期。2020年4月以来“2020版补贴政策”、“产业发展规划”、“路线图2.0”相继落地,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中长期技术进步、渗透率提升目标,助力汽车零部件板块景气度回升。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13750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统计,2019年全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3.6万亿元,同比增长0.35%。2020年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收入约为3.9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