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经历风雨,下半年云散月明?——专家眼中的2020年零部件行业走向

行业新闻 2020-07-23
分享到:

编前:不知不觉间,2020年下半年已掀开篇章。虽然只是一年过半,但相信当人们回望这21世纪的第20个年头时,一定会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其中,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冲击,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巨舰”,在宏观发展环境不利的“汹涌波涛”中出现颠簸,却仍表现出乘风破浪的决心和气势。从最初的抗疫到随后的反思,从主动的寻路到积极的布局,零部件行业的整体低迷是现实,但面向转型升级而做出的努力成为了亮点;市场确实面临下行压力,但企业的坚韧自强也让人感到一种向上的力量。本文邀请行业专家对今年市场发展进行展望。

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姚春德

内燃机行业全年大概率实现增长

“回顾今年上半年,我国车用内燃机行业虽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客观地说影响并不像其他行业这么明显,基本保持微增长的局面。”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姚春德表示,“配套乘用车的汽油机领域受影响较大,因为乘用车的销售今年一季度近乎冻结,很多4S店的销售业务处于停滞阶段。相比较而言,商用车发动机领域受到的冲击小不少。所以今年上半年,重型柴油机同比正增长,汽油机同比负增长。5月以来,我国汽车销售尤其是乘用车市场逐步回温,汽油机供需也开始复苏,内燃机行业整体受益于此,比较乐观。”

姚春德认为,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政策强化了“新基建”的拉动作用,为商用车及配套动力市场带来利好。由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政策的拉动效应将在今年下半年,甚至更长久的时间内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商用车及重型柴油机行业还将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的稳定增长。

“即便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经济发展一度放缓,我国能源多元化发展的决心不会变,动力多元化的道路也不会变。”姚春德这样判断,“从全球角度看,它们也是大势所趋。今年下半年,相关部门可能会出台一些征求意见稿,进一步为车用动力多元化发展铺平道路。”

姚春德告诉记者:“疫情的不确定性将是影响行业下半年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疫情冲击下,全球化会有所弱化,主要经济体可能‘向内收缩’,保证自身的供应安全。”在他看来,内燃机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与国外市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但高压共轨、电控系统还非常依赖进口供应。“疫情再一次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警示行业,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关键零部件来源多样化的重要性。”姚春德强调。

“随着经济升温,今年下半年其对汽车领域的拉动作用也会更加显现。现在还很难判断车用内燃机行业全年具体增幅,但实现同比增长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姚春德最后说。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

混动变速器领域的突破值得期待

在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看来,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进展。他称:“比如,特斯拉在华投产确实给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了一定的活力。不过,我们也要理性对待资本市场出现的过分追捧,这已与企业技术、产品所达到的程度有所偏离。从技术角度看,动力电池领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进步,技术研发带来了产品特性的提升。“不过,宋健认为,未来动力电池技术还需要革命性的发展,也就是电池材料、正负极材料的变化。

宋健向记者表示,混合动力汽车变速器领域可能出现的突破更值得期待:“从现在的情况看,混合动力汽车在城市工况下节能效果还是很突出的。如果能够把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自动变速器做好,完美耦合电池与内燃机动力,实现平稳切换,扩大应用范围,将是行业内比较巨大的突破。”

而对于方兴未艾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宋健持相对谨慎的态度。“氢燃料电池目前还没有脱离基础研发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还有很多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从制氢、储氢到运输,还面临一系列难题,相关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各地对于提前布局氢能经济的热情值得肯定,但一定要符合行业发展实际,避免出现盲目和过热。”他直言。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智能网联中心主任戴一凡

智能网联要灭“虚火”强基础建设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行业对自动驾驶的期望没那么过火了。其实,这一趋势从去年年底就已开始出现,是行业认识理性的一种表现。”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智能网联中心主任戴一凡对记者表示,“前两年,行业对自动驾驶投入了太多热情,造就了‘虚火’,现在理性回调不是坏事。”

戴一凡认为,企业对出行服务市场的布局可以看做是今年上半年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极具标志性的趋势:“百度在长沙、滴滴在上海、高德在广州……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Robotaxi领域。此外,各地政府对于车路协同建设表现出了巨大热情。目前正是5G飞速发展的时期,上半年全国很多城市都借此机会,计划或开始投入车路协同系统的基础建设中。同时,自动驾驶基于特定场景的发展愈发明确。业界开始清晰地认识到,实现L4级自动驾驶还有比较长的时间,甚至大规模推广L3级自动驾驶都仍待时日,而面向具体场景、更加细分化的自动驾驶就成为一个主要方向。我们看到港口、矿山这样典型场景的自动驾驶尝试越来越多。”

在戴一凡看来,对于自动驾驶的发展而言,找到商业模式的突破非常关键。“无论提供载人、载货服务,还是基于某一特定场景,能够支撑行业继续前进的,一定是尽快找到投入产出平衡。”他说道。

“今年下半年,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道路端的进展可能较大。路侧的雷达、路由、云端计算部署等都需要非常巨大的投资,这些都可能成为‘新基建’的重要抓手,与去年同期相比,翻几番也是可能的。”戴一凡同时提醒企业需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无论芯片还是软件方面,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制于外资企业。由于大环境的影响,企业要做好预案。”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王立耀

推动轻量化在更大市场范围内普及

“轻量化是汽车技术发展趋势之一,行业对此有共识,也推出了各种方案,然而在实际应用环节并不太理想。应该说,大家在认识程度上还没有到位,真正高水平的产品亟待开发。”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战略发展部高级经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王立耀表示。

王立耀提出,在今年这种特殊的市场环境下,要把工作做得更系统、更优化,轻量化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效能。他说:“例如,多年前,我们就已成功研发商用车铝合金车架、车体、厢体、罐体、传动系统、悬架系统、铝合金轮辋等军民融合产品。目前,它们在客车领域的应用比较普及,但在卡车领域仍然没有得到全面推广。就6×4牵引车来说,至少还有500~800公斤的减重空间。”

在王立耀看来,轻量化对汽车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商用车来说:“卡车是生产资料,有必要通过技术进步对它进一步改造,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和能耗水平。面向未来,我们要更深入关注卡车、客车、挂车、以及工程机械轮式车辆的非簧载质量,即‘看不见的轻量化’领域,沿着这个思路让卡车整体的轻量化再上一个台阶。”

“轻量化是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化工程,现在研发人员与材料、工艺、市场的距离有点远,销售人员对设计出来的产品了解程度又不深,无法向客户讲明白车辆轻量化改造后虽然成本增加,但降低每一公斤所带来的效益,因此推广起来就会遇到各种阻碍。”王立耀告诉记者,“所以技术储备、设计方案固然重要,但下一阶段行业应形成更系统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让更多用户接受轻量化产品,形成大规模应用的氛围。”

--END--


(点击上图阅览《汽后视界》双月刊第77期)

文章原创于“中国汽车报网”,作者:马鑫。
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合作站点或其他站点,但都会注明作/译者和原出处,转载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
推荐文章
一周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