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月13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汽研”)举办的中国汽研指数之夜在北京举办。本次活动上,中国汽研还发布了中国汽研汽车指数体系,分享了指数测评工作中的研究成果,并公布了年度推荐车型。
图片来源:中国汽研
据了解,汽车指数是基于行业发展方向和消费者需求的技术标准,源于大量汽车技术数据和案例的研究,其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为车企优化产品设计提供有效依据。
在同一标准和规范下,通过测评标准升级,促使整车企业诊断问题、明确差距,进行技术改进,并形成技术升级。目前,已有70%以上的主流车企将汽车指数测评规程纳入研发体系。
年度研究报告出炉 赋能行业发展
中国汽研方面表示,面向行业,中国汽研将结合中国特色工况和欧美先进体系,推动我国安全技术标准与世界接轨;与医疗、家电等行业学科进行跨行业融合,建立行业标准,促进车内健康防护水平提升;研究我国自动驾驶场景工况,以不同场景试验发现ADAS产品技术缺陷,督促产业技术进行优化。
面向消费者和社会,中国汽研将持续通过测评为消费者购车提供更客观、更科学的购车参考,同时打造汽车技术科普栏目,组织安全同行公益科普活动,践行“零愿景”使命。面向企业和产品,开展多元化技术交流与研讨,促进技术转化和提升。
活动上,中国汽研分享了指数测评工作中的研究成果,包括《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2020年度研究报告》、《智能指数2020版智能能效规程规划》及《基于用户体验驾乘评价报告》三项最新研究报告。
图片来源:中国汽研
在智能指数方面,各个系统优秀率与平均得分逐年提高,其中自适应巡航系统(ACC)性能逐年提升,目标车静止和目标车低速场景下得分率显著提高。较往年,开门预警(DOW)功能的搭载率也明显提高,行业技术进步明显。
图片来源:中国汽研
在智能能效方面,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体系将从消费者立场出发,从安全、体验、能耗、效率四个维度对汽车智能化程度进行评价。智能能效测评将于2021年2月征求意见,3月正式发布。
图片来源:中国汽研
驾乘评价的报告中提出,乡村国道是日常使用工况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就要求企业在设计车辆时针对类似的用户用车场景进行优化,以此提升消费者驾乘过程中的舒适性和愉悦感。
年度推荐车型诞生 树立标杆促发展
根据指数评测的客观数据,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选出了2020年i-VISTA智能汽车指数年度单项奖和i-VISTA智能汽车指数年度智能车型;中国汽车健康指数则推出单批次推荐车型和年度推荐车型。
图片来源:中国汽研
在中国智能汽车指数的测评中,广汽埃安 V(2020款 80Max)、长安 UNI-T(2020款 旗舰型)、比亚迪 汉(2020款 EV 超长续航版尊贵型)、思皓 A5(2021款 1.5T CVT旗舰型)获得“i-VISTA年度智能车型”;长安 UNI-T(2020款 旗舰型)和小鹏 G3(2020款 520 智享版)获得智能泊车奖,一汽-大众奥迪 Q5L (2020款 45 TFSI 尊享豪华运动型)获得智能行车奖和智能安全奖。
图片来源:中国汽研
在中国汽车健康指数的测评中,WEY VV6(2021款 2.0T 两驱智享+)获得2020年第一批推荐车型,比亚迪 汉(2020款 EV超长续航版尊贵型)获得2020年第二批推荐车型及2020年度推荐车型;理想ONE(2020款 增程6座版)、特斯拉 Model 3(2020款 标准续航升级版)获得2020年度推荐车型。
中国汽研汽车指数从消费者视角出发,自费采购车辆,对市售主流车型开展测评。
活动上,中国汽研还介绍了2020版各项评价标准的升级方向,其中,智能行车方面智能行车方面着重考核L2+级辅助驾驶功能,含有单车道纵向/横向控制能力、组合控制能力、换道辅助能力,并首次引入了前车切入工况,更加符合中国国情。
智能泊车方面,新规增加了标线车位、地下车库方柱、泊车空间限制的得分。智能安全上,新规提升了车对车的接近速度,车对人场景下引入了“鬼探头”以及夜间灯光干扰场景。
智能能效方面也作了提升,主要是针对新能源产品,针对工况适应性、环境适应性以及充电效能等方面进行考核,具体的标准会在今年一季度发布。
此外,整体评级上,将首次引入智能星级的规则,由五大板块评价结果综合评定,计划于2021年8月发布首批“五星智能”车型。而2023、2035版评价规则也正在定制过程中。
据了解,自开展测评以来,中国汽研完成49个品牌,89款各类车型的测试评价,覆盖70%主流车型,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手权威测评资料与测评结果。汽车指数推荐车型不仅是消费者直观的参考,同时也在激励整车企业优化产品配置升级,以标准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全面转型。
--END--
(点击上图阅览《汽后视界》双月刊第80期)
文章转自“盖世汽车”。
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合作站点或其他站点,但都会注明作/译者和原出处,转载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我们在五六年前做三头六臂的时候就知道汽配空间就要来临,但是没有想到一场疫情让这个“冬天”来得太快、早了一点,所以今年也有一点试错,也在调整当中,但是这场疫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2020-12-21新能源汽车供给撬动需求,行业将从导入期迈入成长期。2020年4月以来“2020版补贴政策”、“产业发展规划”、“路线图2.0”相继落地,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中长期技术进步、渗透率提升目标,助力汽车零部件板块景气度回升。
2021-02-22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13750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统计,2019年全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3.6万亿元,同比增长0.35%。2020年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收入约为3.9万亿元。
2021-02-222021,开工大吉!
三头六臂2021年打开方式:从服务商3000+到6亿毛利
零部件巨头刹车数据造假20年!日本制造业再遭质疑
奇瑞:即日起全系车型发动机终身质保
经销商的状态:99%经销商感受到危机,80%在观望,只有1%在行动!
车用空调行业开年首展,领军品牌赢战2021
新能源时代,国内零部件企业未来有哪些增量机会,该如何把握?
固特异宣布收购固铂轮胎
受全球轮胎需求下降,米其林2020年业务线营利同比下滑37%
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视察亚之星公司,督查重大制造业项目推进情况
我们在五六年前做三头六臂的时候就知道汽配空间就要来临,但是没有想到一场疫情让这个“冬天”来得太快、早了一点,所以今年也有一点试错,也在调整当中,但是这场疫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新能源汽车供给撬动需求,行业将从导入期迈入成长期。2020年4月以来“2020版补贴政策”、“产业发展规划”、“路线图2.0”相继落地,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中长期技术进步、渗透率提升目标,助力汽车零部件板块景气度回升。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13750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统计,2019年全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3.6万亿元,同比增长0.35%。2020年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收入约为3.9万亿元。